篽箖草堂,取繁华都市一方,却又隐匿于闹市之中。在庭院围合、空间铺陈间,丛竹点翠、山水相映中,宋韵雅风,以空灵之形、深邃之态,跃然一竹一藤、一山一水之上。
“篽箖”二字,冷僻少见,却内涵深远。设计师取“竹子做的禁苑”之意,重私密自处与自然相融,深信在这一方静地,可抛去繁冗,安放身心,实现文化深处和生活之上的价值。知其名而品其意,端坐草堂,享竹之乐,会油然而生“我种南窗竹,戢戢已抽萌。坐获幽林赏,端居无俗情。”的意境。由境化心,便自然勃发一种文仕的清风傲骨。
草堂前身,是一处闹市民宅,曾用作餐饮经营之所。因地势略沉,与繁华街道自成天然阻隔,且有庭院雕琢之地,遂得设计师青睐。
草堂面积近400平,一处庭院、三层屋舍,由篱门自然相连,风格承于宋韵,却不拘于宋韵。建筑外观,庭院有致,屋舍凛然,整体以白墙为底,草檐相缀,匠心独具,将现代建筑与传统元素巧妙融合,今为古用,古为今鉴,尽得中式建筑精髓,却不见厚重沉闷之感。
竹篁掩映门轻启,风回小院庭芜绿。入得庭院,丁步环设,与细石软硬相济、虚实相和,化为“小桥流水”。院落之内,丘壑相连、山水环绕,奇松怪石、淡烟细水,与紫藤花架隔空对话,相映成趣。院落一隅,狮子林下,竹影横斜,融于整体,却又自成一景。
在庭院与屋舍之间,设计师别具巧思,融入玻璃幕墙这一现代建筑元素,糅合其通透空灵的特点,将室内、室外景观巧妙衔接,形成相对独立,却又相互辉映的视觉效果,构成一个自然过渡的空间地带。
屋舍布列,遵从 “三进门厅,礼序归家”的中式建筑古法旧制,融合现代审美视角,以轴线对称的差异化手法,前后分设门厅、正厅、后厅,左右分设待客、藏室之区。空间雕琢上,通过射灯、竹帘、案几、摆件,以及薄墨地砖的使用,既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之感,又衍生出“竹拔于土,节节攀升”的挺秀美境。
门厅玄关处,竹帘隔燕。取茶叶铺于丁步之下,化形于水,增添灵动之感;正厅之内,竹垂成帘,围合而成,便是幽篁。在流动与虚幻之间,仿若行走在时光隧道之中,须臾便真的穿越古今。
竹帘灵动,隐隐可见后厅与待客区,案几、茶台,容积了形态各异通灵剔透的太湖石,铺陈紫砂壶、茶具、盆景,竹纹入墙,悬有字画楹联,配合灯光投射影映,营造出浓郁东方禅意,复现宋人竹下品茗修道的禅意生活。
二楼转角处,光影辉映,辅以奇石投照,在翠竹婆娑之下,竟成“清照竹下沉思图”的小景。
竹帘环绕,扶梯而上,乃入二楼。墙体、影壁无不遵循古建筑的架构方式,并在影壁之上,以苏式园林中的六边月窗嵌之,如璞山露出影影玉色,观之别有洞天,成为这方空间的点睛之笔。窗内探出竹影松枝,与白墙窗棂遥相呼应,成为一道绝妙的背景。行深至内,竹影墨香环绕茶室。墨香竹景加以茶韵,叠韵造型如丝如缕意即深远。
三楼私域,为下沉的品鉴会客区域。延续一二楼的竹影入室,通过玻璃幕墙的引景入内,在如水般清浅宛转中,用现代装饰灯光的投射效果,形成强烈的视觉反转,形成清幽惬意却不失严谨的商洽和创作空间。
环回考究,再细观全案设计,不仅拍案称奇。设计师以细石、以茶叶代水,以石代山,寥寥数笔便蕴涵寓意极深;境却茶道意,雅致摆件,造型古朴。手法中,轴线对称、差异布局,遵其中式传统风格构图,又加入局部现代因素,使其和谐统一,浑厚稳重,笔法老练,堪为推荐。
一楼平面